第104届广交会昨日闭幕 成交量或与上届持平

日期: 2008-11-07

点击量: 61

     喻为中国外贸出口晴雨表的广交会昨日(6日)闭幕,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对中国出口已造成多大影响,在昨日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将揭晓答案。主办方曾预测,此届展会的采购商和成交量都将与上届持平。

  成交量或与上届持平

  上世纪90年代以来,中国出口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,从而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。此次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正波及全球,作为生产国的中国,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各类“中国制造”的出口企业。

  事实上,中国出口增速已有所放缓。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,前三季度,中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22.3%,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.8个百分点。在此种背景下召开的广交会正逢改革,从2期延长为3期举办,展览日期从12天延长至15天,且参展企业达到2.2万家,比上届增加30%,为历史之最。

  主办方也称,虽然中国出口增速放缓,但在美国金融海啸下,能保持这个增速,说明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不会大幅下滑。前3季度的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只有11.9%,但一般贸易出口还是增长较快,而广交会的成交量中90%为一般贸易,按此分析,此届展会的采购商和成交量都将与上届持平。

  采购商已逼近上届

  但从机电行业到玩具、纺织等各行业的参展商均表示,对今年订单“不乐观”。不少欧美老客商都没有来。

  记者昨日获悉,截至前晚,本届展会的到会采购商已突破17万,与上届的19.2万只有2.2万人的差距,且5日到6日两天,这一人数还将增长。成交量方面,1-2期,广交会的订单成交量达到247.6亿美元,上届广交会的全体成交额则为382.3亿元。也就是说,如果成交量要持平,广交会第3期的成交量要达到135亿美元左右。

  大多数业内人士也预测,此届广交会的采购商和订单也将与上届基本持平。因参展企业和日期都比上届有所增加和延长,各行业的订单即使有所减少,但也会被“摊薄”。

 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召开广交会,也受到更多政府高层官员的关注。从10月15日广交会开幕开始,商务部部长陈德铭、广东省省长黄华华、副省长万庆良等高层官员都亲临广交会调研。

  陈德铭认为,今年10月份后直至明年上半年,我国外贸出口仍有望延续增长势头,但增速确会放缓。他鼓励外向型企业转向内销,以扩大市场。